《三國志·戰略版》董卓藤甲盾是最近才流行的一種黑科技陣容,依靠被動反傷來輸出,很多網友不知道《三國志·戰略版》董卓藤甲盾陣容怎麼玩,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三國志·戰略版》董卓藤甲盾陣容攻略,一起來看看吧!
一、陣容簡介
董卓(主):乘勝長驅+絕地反擊(全武);攻其不備+將威+占卜
兀突骨:鋒矢陣+禦敵屏障(全統);三里而還+鐵甲+防備
華佗:刮骨療毒+暫避其鋒(全智);援其必攻+勵軍+掩虛
對抗各種騎兵槍兵的兵刃輸出類型陣容,在不熟悉交戰隊伍時,不宜作首發登場。遠離白馬義從弓兵,但就目前三勢陸遜的生存現狀而言,環境對藤甲寬容了許多。
在一眾輸出隊伍裡,以司馬盾“後發製人”為代表的隊伍獨領風騷數個賽季。初識董卓,不難發現這就是群雄版本的司馬懿。

二、董卓對比司馬懿
1、司馬懿擁有頂級的智力屬性,而董卓武力屬性的表現較為平庸,但好在董卓的回復能力以及不斷成長的武力輸出能夠填補生存能力的空缺和輸出的不足。在司馬盾的體系當中,司馬懿的生存關乎整個戰局的成敗,同樣是鋒矢陣加持下的兩個輸出武將,董卓在自保上就不需要過多的擔心。
2、司馬懿有額外的16%奇謀能力,但是傷害輸出的隨機性(80%概率觸發,目標一或二人)致使上下限的差距較大。反觀董卓穩定的全體傷害係數,逐漸增加的武力屬性都是董卓後期傷害博弈的關鍵,對敵我全體造成傷害的弊端也是我們在選擇副將搭配時尤需注意的一點。
3、二者同樣作為第五回合開始生效的輸出指揮被動類輸出戰法,實際的傷害生效區整到後4個回合(一場戰鬥八個回合的一半,部分新手玩家直接做減法8-5=3就比較尷尬了),能夠規避絕大多數的減傷戰法,保證輸出的有效性。
三、注意事項
1、華佗“青囊”賦予的“急救”效果持續前四個回合,只要華佗是速度隊伍裡速度最慢的武將,自己在第五回合還沒有行動,“青囊”的狀態也就依然生效。換句話說,在董卓出手的第五回合,華佗能夠對我方武將受到的董卓的傷害就行恢復判定。通過裝備的調試讓華佗的速度低於董卓,能夠降低董卓戰法的負面效益一回合。
2、在高額的統率配合我們群盾工具人的需要,兀突骨應運而生。藤甲賦予的兵刃傷害減免可以有效降低董卓對於己方的輸出。在明確這套群盾的定位後,在兀突骨的兵書選擇上,採用了反擊和兵刃傷害減免的特化增強。畢竟智力為1.19的兀突骨怎麼樣都改變不了對抗時謀略傷害不足的硬傷。
3、董卓的“倒戈”效果通常能夠將傷兵盡數恢復,不用過多擔心自身的斃亡問題。 (對抗兵刃隊伍的前提)現今的騎兵隊伍中“一騎當千”和“百騎劫營”是常客,張遼的斬首體系在後期的隊伍中也常有客串,這些對於董卓而言,反而成了助益。通過佩戴“絕地反擊”和“乘勝長驅”強化輸出能力,為後續四個回合的傷害添磚加瓦。需要注意的是,“乘勝長驅”和“絕地反擊”同作為被動戰法,在佩戴順序上將前者放在戰法欄第二位可為後者提供額外的11%的傷害增幅。
司馬盾由於獲取難度較高而讓普通玩家望而卻步,反觀董卓群盾,同樣的思路,不一樣的配方,談不上獲取多容易,但是起碼沒有限定賽季武將的束縛,作為沒有司馬盾的玩家而言,拿來對抗兵刃輸出的隊伍還是綽綽有餘的。